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先回憶一下這些場景:你的寒假作業沒寫,老師突然說不檢查了。方案做不完了,老闆突然說過幾天再要。明天要測一千米長跑,早上睜眼突然下暴雨了。你有演講恐懼癥,突然被告知不用上臺了。好,記住這個感覺,往下看個故事。光武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什麼意思?通俗點就是:光武帝搞垮了王郎之後,發現自己親信背著自己給他通信兒,收錢/送禮,偶爾還問候自己祖宗。有多少呢?兩大箱幾千份。光武帝怎麼做的?當著親信、大臣的面全燒了。淡定地說了一句:「那些睡不著覺的,今晚可以抱著女人睡個安穩覺了」我看到這,一句臥槽噴涌而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前一秒是地獄,後一秒就是天堂。對比上面我們凡人(作業、方案、長跑、演講)的欣喜若狂,可以想像這一手操作能量有多大。同樣在商業世界,真正牛逼的就是這種營銷。好的營銷就是收錢的人快樂,掏錢的人更快樂。不買我的產品寢食難安,一旦下單,瞬間天堂。舉個例子:大學生肚子裡沒東西,找不到工作,焦慮到脫髮,感覺對不起自己父母(無盡地獄)。參加xx培訓機構:最權威的講師手把手帶你一個月速成(能力上不焦慮了),手把手培訓你就職,教你職場兵法,保證就業,不能就業給你退款(就業上不焦慮了)。瞬間帶你回天堂。好的營銷,商家不會口水亂飛嘗試說服你,說服你的是你自己。還不夠粗暴?某男不行,又說不出口(不能獲得有效的信息和解決方法),面子和身體都得不到滿足(無盡地獄)...... 用了我們的藥物,保證生龍活虎,瞬間天堂........這個例子大家自行體會,不能讓人誤以為很有經驗。再說一個小商品不會整理房間,房間亂糟糟,被人罵是屌絲,自己心情也不好(無盡地獄)。 買我們家的收納神器,瞬間房間整潔了,工作無限上升,還收穫了甜甜的愛情,瞬間天堂。我很認可這些行為,不是揭露黑幕,相反,我覺得每個做生意的人都得有造天堂地獄的能力。天堂地獄有點難聽,用理論派那套來講是:滿足顧客需求(狗頭)。又或者醫療產品,老話說:賣東西的時候買主最大,看病的時候郎中最大。你結合我說的天堂地獄,細細品品。發燒頭疼到嘔吐,肌肉刺痛,身體乏力(生理上的地獄)。 用了我們的康復儀,瞬間腰不疼了,腰有力了。咳咳,錯了——頭腦清明了,思路清晰了,瞬間天堂。所以,老年人上當,真的不怪他們,你沒有感受過機能下降帶來的身體不適,自然無法理解地獄。不能理解地獄就不能理解騙子造的天堂。下次不理解時,想像你發燒頭痛時的痛苦吧。比如女性用防狼神器。自己一個人在大城市生活不安全,說不定會被人渣盯上(無盡地獄)。用了我們產品,一鍵報警,隨時聯繫家人,24小時保障安全,立馬天堂。不過真的提示女性讀者注意安全,多做一些保障措施。 同理,創業做生意難也不難,就是要有張嘴給客戶要錢的能力。這不是簡單輕鬆的事情,也不是你加盟個品牌就能解決的,更不是你花錢盤下個店面能解決的。不是你張嘴提供服務,別人就會買帳,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天堂地獄,那麼現實可能是:你一出手就被人拒絕。明明和同行賣著相同的產品,明明和同行用著相同的渠道,明明和同行付出相同的精力。就是比同行活得慘賺得少.....你從來沒思考過客戶從哪來,客戶憑什麼買你,你怎麼賣給你的客戶。看到這一行賺錢就趨之若鶩,凡事只看利潤,卻從不關心別人的天堂地獄,不關心自己的渠道資源。不管自己有沒有積累,總看別人來錢快,不知道別人投了多少錢,有多少人脈,積累了多少年的經驗和技術,攢了多少年的渠道資源。如果你沒有積累,哪怕再暴利的生意你也吃不到,就得給自己更長的時間去發現。從你自身周邊的消費開始,你消費,你想買,你需要,你理解別人為什麼需要,只要你做一些事別人就願意買單,那麼學著搞定渠道,不斷複製擴大,你就OK了。 商業上真正的學習就是發現行業/商家,然後看他在賣什麼,看他在哪裡賣,看顧客憑什麼選擇他我建議在看文章的你,花幾十分鐘細讀幾次。直到發現那個靈光一閃的地方,什麼狗屁天堂地獄,不就是一個東西——「利益」嗎?商人逐利,這就是最好的生意經,你細品。再讀幾遍,你又一次靈光乍現:不止生意如此,想說服一個人,也可以造天堂地獄。想面試來入職,也可以造天堂地獄。想要拓寬人脈,也可以造天堂地獄。分析社會問題,也可以用天堂地獄。解決家庭矛盾,也可以造天堂地獄。國事家事天下事,都可以用天堂地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是目標導向者最好的解。恭喜你上了我的賊船,入了現實的門,離理論派更遠了....

 

 

內容簡介

  馬基維利的《君王論》獻給麥迪奇家族的君主。六年後完成的《論李維羅馬史》,獻書對象不再是君主之輩,而是具備君主才德的出類拔萃之士。

  他從提圖斯.李維的《羅馬史》看出一條「沒有人踩過的新途徑」,主張共和體制優於君主統治,將會對每一個人帶來共同利益。

  本書的書名直譯作「論提圖斯.李維的前十卷」,是馬基維利閱讀李維《羅馬史》開頭十卷的心得,結合他個人在佛羅倫斯的從政經驗和對於義大利當代歷史的觀察,從中歸納出政治哲學的理念。

  馬基維利雖然講求實用原則,雖然不曾為自己的政治理念建構一套有系統的理論,卻心繫哲學家的關懷。他的關懷,一言以蔽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人類處身在政治的洪流,有何安身立命之道?他主張共和體制優於君主統治,以具體的事例闡明「政治權威來自人民的同意」這個原則。他舉證或引述的事例有古代的,也有當代的,李維的《羅馬史》為這些事例提供了一個串連古今歷史、觀照人類政治情境的平台。

  《論李維羅馬史》讓我們見識到「人的尊嚴」如何落實在政治領域。基督教神學觀在中古時代投下巨大的身影,籠罩整個歐洲文明,馬基維利代表政治領域揮別那個龐然身影的嶄新思維,強調共和主義的理想,特別著重於如何在實務層面促成穩定的政治秩序以避免腐敗,俾使共和體制在動盪之世得以卓然挺立。就人文主義的傳統來說,馬基維利的「佛羅倫斯公民」這個身分意味著他是共和理想的擁護者,不只是反對君主制,而且絕對效忠自由,以務實的態度面對自己生活於其中的時代,這樣的信念促使馬基維利在外交和軍事領域獻身母城義無反顧。正因為對人世經驗不抱幻想,他能夠以前無古人的大膽筆法分析權力的本質,這就是馬基維利的現實主義精神——現實的觀點是文藝復興和中古時代分道揚鑣的另一個里程碑。

  馬基維利生活在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存活在馬基維利;他這個人與那個時代似乎融合無間。然而,文藝復興不只是舊東西的「重生」,影響更為深遠的是「現代性」的這個新東西的源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


  義大利的政治思想家,也是歷史學家、詩人和劇作家。

  1469年5月3日出生於佛羅倫斯望族中貧寒的一支。父親是律師,他自己在佛羅倫斯大學接受正統的學術訓練,修習科目包括邏輯、數學、音樂、天文學與哲學等人文學科。28歲步入政壇,被任命為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國務秘書,積極與聞國防與外交事宜,先後出使法國和德意志,還在佛羅倫斯推動國防改革,以民軍取代雇傭兵。42歲那一年,被法國推翻的麥迪奇家族在西班牙扶植下重返佛羅倫斯執政,共和派失勢,馬基維利被麥迪奇家族的羅倫佐解除公職,又因涉及反麥迪奇家族的陰謀而在一年後被捕,獄中慘遭逼供,獲釋後退隱,著述度日。1519年,他和麥迪奇家族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重出政壇。1527年,麥迪奇家族遭罷黜,他嘗試在重新建立的共和政府謀得一官半職,卻因為與舊政權的關係而無法贏得信任,在同年6月21日(58歲)逝世。

  名垂青史的著作有四:《君王論》、《論李維羅馬史》、《戰爭的藝術》、《佛羅倫斯史》,使其成為文藝復興文明一座醒目的標竿。

譯者簡介

呂健忠


  矢志翻譯西洋經典,以期推廣經典閱讀。已出版重要譯作包括《馬克白:逐行注釋新譯本》、《奧瑞斯泰亞:逐行注釋全譯本》、《情慾幽林:西洋上古情慾文學選集》、《情慾花園:西洋中古時代與文藝復興情慾文選》、奧維德《變形記》、希臘悲劇《伊底帕斯三部曲》、《易卜生戲劇集》。
 

目錄

導讀
獻函
 
第一卷:羅馬憲政的發展
序:歷史的價值
1-10章:最理想的政府形態
1 就通例論城市的起源與羅馬所屬的類型
2 共和國的類型與羅馬共和所屬的類別
3 羅馬因何創設護民官而使共和制趨於完美
4 平民與元老院的分裂促成羅馬共和自由又強大
5 平民與貴族,何者對自由比較有保障;進取與守成,哪一種人是紛爭的主因
6 羅馬是否可能建立足以防止人民與元老院互相敵視的政體
7 控訴權有助於維繫共和國的自由
8 控訴對共和國有多大的效用,謠言就有多大的弊害
9 重組新共和國或全面改革舊制度有必要一人獨攬大權
10 共和國與王國的創建者值得讚美,一如專制的實施者該受譴責
11-15章:宗教
11 羅馬人的宗教
12 宗教的可貴;義大利因羅馬教會信仰式微而衰敗
13 羅馬人如何運用宗教締造城邦、建立偉業、平息動亂
14 羅馬人根據形勢詮釋兆象,即使被迫違背信仰依然謹慎裝模作樣,而且懲罰貿然藐視信仰的人
15 薩謨奈人走投無路時以宗教救濟
16-18 從奴役過渡到自由
16 習慣君主統治的民族,如果是因偶發事故而成為自由,其自由難以維持
17 腐敗的民族要維持既有的自由備感困難
18 在腐敗的城邦如何維繫或建立自由的政體
19-24章:對於羅馬列王的雜感
19 在一個傑出的君主之後,軟弱的君主可能自求多福,可是在一個軟弱的君主之後,沒有哪個王國能夠仰賴另一個軟弱的君主來維繫
20 兩位有德可表的君主相繼主政可創偉業;制度健全的共和國必定明君輩出,國勢與擴張兩皆可觀
21 沒有國防武力的君主與共和國將蒙受奇恥大辱
22 羅馬的霍雷敘埃三兄弟與阿爾巴的丘瑞野敘埃三兄弟之事有何值得借鏡
23 切忌保留實力卻把運氣孤注一擲;因此,固守關隘通常有弊無利
24 制度健全的共和國對公民賞罰分明,絕不會將功贖過
25-27章:引入新的政府形態
25 在自由的城邦進行體制改革至少要表面上維持舊的模式
26 新君主在他佔領的城邦或地區應該全面除舊佈新
27 很少人知道如何壞到底或好到底
28-32章:無情無義
28 何以羅馬人不像雅典人對自己的公民那麼無情無義
29 人民和君主何者比較無情無義
30 君主或共和國如何避免無情無義,將領或公民又該如何免於無情無義之害
31 羅馬將領從來不曾因犯錯而受嚴懲,也不曾因無知或決斷失策為害共和國而受到懲罰
32 共和國或君主不應該拖延到迫於形勢才施惠給人民
33-36章:獨裁官職的妙用與濫用
33 政權面臨內憂或外患,靜觀其變比起強力對抗更有效
34 獨裁官的權勢對羅馬共和國有利無弊;戕害公民生活的是公民擅取的權勢,不是自由投票賦給他們的權勢
35 何以在羅馬創設十人團有害於該共和國的自由,雖然那是經由自由普選設立的
36 職位較高的公民不應該鄙視〔職位〕較低的
37-39章:通往毀滅之路
37 農民法在羅馬引起的公憤;公憤之尤莫過於在共和國創制回溯甚久而且違背該城歷史悠久之習慣法的法律
38 衰弱的共和國難以果斷,也下不了決心;即使採取任何策略也是迫於形勢,不是出於選擇
39 同樣的事故經常在不同的民族發生
40-45章:關於十人執政團的雜感
40 羅馬創設十人執政團值得注意之處,據以申論共和國的解救與覆亡何以肇因於類似的原因
41 從謙卑變為傲慢,從仁慈變為殘暴,不懂得循序漸進,既不明智也無成效
42 人易腐化
43 為自己的榮譽而戰才是忠誠的好戰士
44 烏合之眾一無是處;打下馬威然後謀求權力實不可取
45 立法而不守法是樹立壞榜樣;為害統治者莫過於城邦天天發生不義之事
46-49章:民眾的參政需求
46 人的野心節節高漲,起先只求自己不受侵害,接著卻加害別人
47 人面對概括的原則易受蒙蔽,面對具體的事務卻不然
48 想要阻止小人或壞蛋出任某個官職,應該舉薦極其卑微又極其邪惡或是極其高貴又極其善良的人
49 像羅馬那樣在締建之初就擁有自由的城市尚且難以制定法律維繫自身的自由,一開始就受制於人的城市更不可能
50-55章:民眾事務的處理
50 不應該容許某個部門或官員阻礙政務的推動
51 共和國或君主迫於形勢不得不採取的措施應該表現出樂善好施的模樣
52 壓制某一個體在共和國的權力場崛起的氣焰,最穩當又最不會引來非議的方法是預先防範他得勢的來路
53 民眾容易為了美好的希望和有力的承諾而動心,時常受到表面的好處所誤導而自取滅亡
54 制止群情激憤的民眾有賴於莊重之士的威儀
55 人民沒有腐化的城市易於管理;有平等的地方不可能建立君主國,沒有平等的地方不可能建立共和國
56-60章:全民政府的優勢
56 城市或地區發生大事故之前,先出現預警的跡象或預告的人
57 平民本身脆弱,團結就有力量
58 群眾比君主明智,也更穩重
59 跟共和國或君主結盟,何者比較可靠
60 羅馬任命執政官或其他任何官職,從不考慮年齡因素
 
第二卷:羅馬主權的成長

1-5章:擴張的模式
1 德性與運氣何者為羅馬建立帝國的主因
2 羅馬得要跟什麼樣的民族交戰,那些民族又是如何頑強捍衛他們的自由
3 羅馬摧毀鄰近的城邦卻不吝於重用外邦人,因而成為強大的城邦
4 共和國的擴張模式有三種
5 教派和語文的變遷,加上洪災和瘟疫為患,使得歷史記載無法久存
6-10章:殖民與戰爭及其原因與代價
6 羅馬人如何征戰
7 羅馬人分配給每一個殖民者多少土地
8 何以有些民族遷離故土,大量移居別人的疆域
9 強權之間引發戰爭的常見因素
10 咸信財力是戰爭的動力,其實不然
11-15章:外交與戰爭
11 結盟有名望卻沒有實力的君主是不智之舉
12 擔心外患來襲時,迎敵與候戰何者是上策
13 運氣否極泰來的人多數是由於詐欺而不是由於武力
14 相信謙虛可以戰勝傲慢,如此自欺是人性常情
15 弱國總是優柔寡斷;決斷慢半拍總是有害
16-18章:軍隊的訓練與組成
16 當今的軍隊背棄古代的兵法
17 現代軍隊是否該倚重炮兵;眾口是否足以鑠金
18 羅馬的威望與古代軍事的實例顯示步兵應該比騎兵更受推崇
19-23:征服地的行政及其他無法妥協的困難
19 共和國一旦制度不良又不遵照羅馬德性,隨擴張而來的是毀滅,不是進展
20 利用外籍援軍或雇傭軍的君主或共和國所涉及的危險
21 羅馬人派任的第一個行政長官是在卡普阿,那是他們交戰之後四百年
22 判斷大事容易犯錯
23 羅馬人不得不處置被征服的民眾時一貫避免中庸之道
24-27章:戰爭時常犯的錯
24 堡壘通常弊遠大於利
25 攻打分裂的城市絕不能利用其分裂加以佔領
26 謠言和謾罵沒有任何效用,徒然招怨惹恨使自己受害
27 謹慎的君主和共和國獲勝應當知足,否則通常得不償失
28-33章:羅馬應對鄰邦與鄰城的戰和之道
28 公眾或個人蒙冤受害卻沒有得到平反,該共和國或君主危險可期
29 運氣蒙蔽人的心智以防計劃受阻
30 真正強盛的共和國與君主購買友誼不是靠金錢,而是靠德性和軍威實力
31 信任被放逐的人有多危險
32 羅馬人攻城掠地的種種模式
33 羅馬人授予部隊指揮官自由裁量權
 
第三卷:羅馬偉人的榜樣
1-5章:改革、安定與平亂
1 教派或政權欲期長存,有必要時時回復初始的狀態
2 適時裝瘋賣傻不失為明智之舉
3 要維護新獲得的自由,必須殺死布魯圖諸子
4 如果被推翻的人留下活命,君主在自己的國內不會有保障
5 王位繼承人因何喪失王國
6章:論陰謀
7-9章:適應環境之必要
7 從自由變奴役或是從奴役變自由,何以有的滴血不流,有的血流遍地
8 任誰想要改變共和體制都應該考慮其主體
9 盼望好運常相隨的人務必因時制宜
10-15章:戰略、戰術、戰技與訓練方面的雜感
10 指揮官在敵軍逼戰時不能避戰
11 即使實力較弱,以寡擊眾只要撐過第一擊就勝利在望
12 智慮周詳的部隊長應該為士兵營造背水一戰的形勢,消除敵人同樣的形勢
13 良將弱兵與弱將良兵,何者比較可靠
14 戰鬥中出現新奇的策略與奇怪的聲響所可能產生的效果
15 軍隊應該只有一個首腦,多頭指揮有弊無利
16-18章:行政職位
16 患難時代需要真正的德性;承平時代得勢的不是賢達,而是富貴門第
17 切忌任命受過冤屈的人擔任要職
18 將領最可稱道的是對敵人的策略有先見之明
19-23章:行政措施
19 管制群眾是否懷柔比懲罰更有必要
20 以仁道對待法利希人比任何羅馬武力更有效果
21 漢尼拔不同的作風何以在義大利產生如同西比奧在西班牙獲致的效果
22 曼利烏斯.托奎特斯的嚴厲和瓦列瑞烏斯.科維努斯的和藹各自獲得同等的榮耀
23 卡米盧斯為何被羅馬驅逐
24-30章:內部的安穩
24 指揮官的任期延長使羅馬淪為奴役
25 論辛辛納圖斯以及許多羅馬公民安貧知足
26 女人如何禍國殃民
27 分裂的城市如何恢復統一;何以控制城市必須把城市控制在分裂狀態這個看法錯誤
28 務必留心公民的作為,因為善行義舉往往隱藏專制的種子
29 人民的罪過因君主而起
30 存心憑個人影響力造福共和國的公民有必要先消除嫉妒;敵人當前該如何展開城邦防務
31-35章:鎮定、暴動、信心、選舉與獻策
31 強大的共和國與傑出的人不論機運如何總保持同樣的節操與尊嚴
32 阻撓和平的方法
33 想打勝仗有必要激發軍隊對自己和對指揮官的信心
34 什麼樣的名聲、傳言或意見促使人民擁護特定公民;他們任命官職是否比君主審慎
35 帶頭提議有什麼危險;議案越不尋常則危險越大
36-39章:對戰地將領的忠告
36 何以法國人到現在仍被認為在戰鬥之初男子漢銳不可當,後來卻不如女人
37 決戰之前是否有必要進行小規模戰鬥;要想避免那些戰鬥,應當如何摸清新敵人的底細
38 將領如何贏得部隊的信任
39 指揮官應當瞭解地形
40-42章:人民利益至上
40 用兵耍詐值得流芳
41 保衛祖國應該不計榮辱,而且不擇手段
42 沒必要遵守被迫作出的承諾
43-48章:關於薩謨奈戰爭的進一步感想
43 在同一個地區出生的人幾乎永遠展現相同的天性
44 激烈大膽的手段往往獲得常態方式永遠得不到的效果
45 先守再攻和一開始就全力猛功,哪一個戰術比較可取
46 何以城市裡特定的家族長期保持相同的習性
47   好公民了祖國應該忘記私仇
48 看到敵人似乎犯大錯,應當懷疑其中有詐
結論:共和國保全自由之道
49 共和國想要維護自由得要天天未雨綢繆;昆圖斯.法畢烏斯憑什麼功績被稱作馬克西姆斯
 
漢英辭彙對照表
 
 

中譯修訂版序

  本書初版在二○○三年問世,題為「李維羅馬史疏義」。八年來,我對馬基維利有更深入的理解,對翻譯也有更深刻的體會。我領悟到馬基維利是以隨興的筆調闡述他閱讀李維《羅馬史》油然而生的思古幽情,我有信心提高馬基維利的政治哲學思想對於中文讀者的親和力。這一番領悟與信心促使我決定推出修訂版,不只是標題更改,連內文也大刀闊斧修訂。

  馬基維利的標題,直譯作「論提圖斯.李維的前十卷」,是馬基維利閱讀李維《羅馬史》開頭十卷的心得,結合他個人在佛羅倫斯的從政經驗和對於義大利當代歷史的觀察,從中歸納出政治哲學的理念。

  提到「哲學」難免令人望而生畏,套在馬基維利身上其實不然。傳統所定義的哲學家是以縝密的推理營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藉全面的觀點嘗試為人生或知識的根本問題解惑。以「全面的觀點」探討「根本的問題」,這樣的特性使得哲學家所要解決的疑惑超越具體的經驗、特定的現象與技術的層面,因此在一般人看來往往顯得不切實際或大而無當。此一「哲學家印象」根本不適用於馬基維利,因為他的務實性格處處以具體的經驗和特定的現象為念,念茲在茲的是如何把解惑之道落實在技術的層面。

  馬基維利雖然講求實用原則,雖然不曾為自己的政治理念建構一套有系統的理論,卻心繫哲學家的關懷。他的關懷,一言以蔽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人類處身在政治的洪流,有何安身立命之道?他主張共和體制優於君主統治,以具體的事例闡明「政治權威來自人民的同意」這個原則。他舉證或引述的事例有古代的,也有當代的,李維的《羅馬史》為這些事例提供了一個串連古今歷史、觀照人類政治情境的平台。

  李維及其《羅馬史》

  李維,全名提圖斯.李維烏斯(Titus Livius,公元前五九到公元後一七),英文省略拉丁文的陽性字尾(-us)成為Livy,故稱「李維」。他是屋大維的外甥孫,卻只比屋大維(公元前六三到公元前十四)年輕四歲。他出生的城市帕塔維翁(現在的帕度亞)是當時義大利半島僅次於羅馬的富庶大城。他十五歲那一年,凱撒被暗殺,羅馬陷入內戰。屋大維統一分裂的羅馬之後,於公元前二七年由元老院授與「奧古斯都」的稱號,大權定於一尊,羅馬的共和體制淪為有名無實,羅馬帝國正式誕生。差不多就在羅馬政體由共和國轉為帝國的那幾年間,李維離開故鄉來到羅馬城,在那裡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完成名山之作《羅馬史》,直到奧古斯都去世才回歸故里。

  《羅馬史》(Ab Urbe Condita Libri)直譯「建城以來」,從羅馬建城(傳統上訂為公元前七五三),經共和制取代王制,一路寫到公元前九年,此時帝制肇建已經十八年。李維本人目睹羅馬在屋大維的領導下從內戰的廢墟浴火重生的歲月,又在奧古斯都的身影下從事歷史著述,下筆處處強調羅馬的豐功偉業。在羅馬的歷史學家當中,唯獨李維沒有從政的經驗,因此得以展現獨樹一幟的歷史觀:他從人格和道德的觀點看待歷史的進程,徹底揚棄從政治觀點解讀歷史的傳統。一如維吉爾的《埃涅伊德》,以史詩的體裁描寫羅馬帝國的英雄情操與民族精神,李維以歷史的體裁歌頌歷代羅馬名人的事蹟。這樣一位為羅馬黃金盛世代言的歷史學家,可以恰如其分稱為「史學的維吉爾」,兩人異曲同工在萬象更新的歷史情境中奮勉追尋新時代的英雄典範。對維吉爾和李維來說,那樣的典範就具現在奧古斯都身上。李維在《羅馬史》自序寫道:「即使我的名聲在史家群像中湮沒無聞,擋我光環的名人偉業也可以使我沾光」。他描寫典型在夙昔的古人古事,自己化身為古人心的同時,也在奧古斯都身上看到想像中的楷模。

  《羅馬史》總共一四二卷,分十二包(羊皮紙卷的包裝術語,相當於現在套書的分冊)。開頭五卷合為第一包,在公元前二十七年出版,一時洛陽紙貴,後續的部分無不是在「應讀者要求」聲中源源問世。一直到古典時期結束,李維的盛名始終不衰。可是在中古時期,他的聲望走下坡,加上這一套書卷帙浩繁,抄寫、閱讀與保存無不是挑戰。可信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羅馬史》逐漸散失。到了尚古成風的文藝復興時期,李維再度成為炙手可熱的作家,素有「文藝復興之父」之美譽的佩脫拉克就是積極搜尋散失抄稿的主要人物。儘管如此,我們現在還能讀到的《羅馬史》只約為原作的四分之一。

  在文藝復興火車佩脫拉克(一三○四到一三七四)去世之後九十五年,馬基維利從政治實務的觀點疏陳《羅馬史》的義理,寫出《論李維羅馬史》,這一番評述更是把李維的名望推到另一個高峰。馬基維利本人則承襲李維「史以載道」的觀點而成為古典共和主義的終結者,同時卻憑其現實主義論述而成為現代性的一個重要源頭。

  馬基維利
  

  一四六九年五月三日,馬基維利出生於佛羅倫斯望族中貧寒的一支。他的父親是律師,他自己在佛羅倫斯大學接受正統的學術訓練,修習科目包括邏輯、數學、音樂、天文學與哲學等人文學科。二十八歲(一四九八)步入政壇,被任命為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國務秘書,積極與聞國防與外交事宜,先後出使法國和德意志,還在佛羅倫斯推動國防改革,以民軍取代雇傭兵。他四十二歲(一五一二)那一年,於一四九四被法國推翻的麥迪奇家族在西班牙扶植下重返佛羅倫斯執政,共和派失勢,馬基維利被麥迪奇家族的羅倫佐解除公職,又因涉及反麥迪奇家族的陰謀而在一年後被捕,獄中慘遭逼供,獲釋後退隱城外祖傳的一塊小地產,著述度日。一五一九年,他和麥迪奇家族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重出政壇。一五二七年,麥迪奇家族遭罷黜,馬基維利嘗試在重新建立的共和政府謀得一官半職,卻因為與舊政權的關係而無法贏得信任。他在同年六月二十一日(五十八歲)逝世,葬於故鄉的聖十字教堂,與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等一代宗師為鄰,墓碑刻了一句拉丁文:“TANTO NOMINI NULLUM PAR ELOGIUM”(頌詞無以匹配如此盛名)。

  馬基維利雖然也是詩人,又是劇作家,他的墓誌銘所稱的「盛名」其實是指他身為現代政治學的奠基人。他生逢時局板蕩,義大利半島上城邦傾軋無已,又有教皇對於發動戰爭比對於推廣教義更有興趣,權力起伏無常。內亂引來外患,西班牙、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固然垂涎覬覦,甚至連瑞士也想分一杯羹。政治軍事聯盟有如走馬燈,傭兵首領換東家是家常便飯,政權甚至比人生還短命。馬基維利的親身經歷反映那樣的時局,他的從政與歸隱恰是時代變局的縮影。慶幸的是,他失意政壇卻造就學術成功的機緣。
使馬基維利名垂青史的學術著作有四部。歸隱田園之後一年完成的《君王論》(一五一三)是獻給麥迪奇家族,寄望重返政壇卻落了空。失望之餘,他在六年後完成的《論李維羅馬史》(一五一九)寫道:這一次「選擇獻書的對象不是君主之輩,而是具備君主才德的出類拔萃之士;不是可以授我官階、榮譽與財富之輩,而是力不能及卻心有餘之士。」接著《戰爭的藝術》(或譯作《兵法》,一五二○)是他研究歷史上著名戰役的心得,並結合自己擔任軍事指揮觀的第一手經驗。他的最後一部著作《佛羅倫斯史》(一五二五)是一五二一到二五年間,獲麥迪奇家族任命為史官,奉命編修佛羅倫斯共和國歷史的成果。這四部著作使得馬基維利成為文藝復興文明一座醒目的標竿。

  正如十六世紀歐洲的知識分子以魔鬼撒旦的俗名「老滑頭」(Old Nick)為他取綽號,他在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而且欺詐成性;即使在今天,“Machiavellian”(「馬基維利作風」)這個字的用法仍不脫在政治場域逐權奪位、機心巧詐、寡廉鮮恥之類的意涵。多虧個人的歷史素養與政壇閱歷,他有機會站上「識古鑑今」這個正席捲歐洲文藝復興風潮的浪頭。他在現實世界目睹赤裸裸的官場與政壇現形記,在書壁學海中遙想古道照顏色的夙昔典範。羅馬的榮耀仍有餘暉殘存,能否啟迪深陷於無邊黑暗而前途茫茫的義大利?他在提圖斯.李維的《羅馬史》看出一條「沒有人踩過的新途徑」,他「相信將會對每一個人帶來共同利益」,慧心所得發而為文就是《論李維羅馬史》。一本書為相隔一千五百年的兩個世界提供交流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們欣然看到廢墟中飛揚著共和主義的神采。

  共和主義是以共和國政體治理國家的一套意識形態,政體的首腦則是經由繼承以外的方式產生,通常透過選舉。共和主義的實質內涵因時因地而異,其中一種是文藝復興時期受政府形態與古典作家的啟迪而發展出來,特稱為古典共和主義,第一手資料就是由馬基維利在《論李維羅馬史》所提供。至於現代性,其核心命題為人的主體性。所謂「人的主體性」,借用馬基維利的措詞來表達可以說是發揚政治人的「德性」以克服機運之「無常」,這可能是他透過李維的歷史觀緬懷古代的自由慧心所得最可貴的體悟。大而化之歸納他在書中的論點,可以這麼說:只有在自由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強大的國家。這裡的「自由」指的是公民自治。但是,唯有公民具備德性,國家才能確保自由,也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改變機運,主動創造自己的命運。

  馬基維利與文藝復興
  
  十二世紀中葉,義大利北部出現嶄新的社會形態和政治組織,和當時蔚成歐洲主流的封建制度大相逕庭。到了一三○○年,義大利中部和北部人口超過二萬八千的城市多達二十三個。這些城市享受到高度的自治,有的甚至轉變成獨立的共和國,政體形態類似上古時代的城邦。佛羅倫斯就是那樣的一個城邦共和國。

  馬基維利在佛羅倫斯出生的時候,佩脫拉克已經過世將近一個世紀。下面幾件大事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的文化氛圍。佩脫拉克在一三三七發表《論名人》,書中完全忽略中古時代的聖徒和殉道者,卻從上古時代非基督教的英雄找實例。四年後他在羅馬受封為「桂冠詩人」,隨後在維洛納校勘李維的《羅馬史》。一四五二年,馬奈蒂(Giannozzo Manetti)發表《論人的尊嚴與優越》,表明他相信人具有「無可限量的尊嚴和優越」。接著古騰堡在一四五五以活字版印刷《聖經》。最後,馬基維利出生的那一年,達文西抵達佛羅倫斯,在這個文藝復興之都透過藝術家的眼光多方面落實「人是宇宙的中心」這個抽象的觀念。

  文藝復興是一場重生。由佩脫拉克在義大利領軍的這一場運動,以人文主義廣為人知,因為它專注的是人文研究,研究重點在於「人文學科」,而不是物理學、形上學或神學。在馬基維利那個時代,物理學、形上學與神學是唾手可得的文化遺產,但是馬基維利幾乎全面拒絕,獨力抗拒他的時代。雖然重生的觀念本身暗示對於當時通行的方法感到不滿,馬基維利對於他所見到如火如荼的文藝復興尤其不滿。在《論李維羅馬史》的開頭,他抱怨他那個時代的人,購買古代雕像的殘片擺在家中,拿來模仿,以此沾沾自喜,卻不知模仿政治上的「古德」。他感慨古德一去不返,認定有必要復古,因為他們比現代人優越,可是對於在他有生之年,甚至就在他自己的城市佛羅倫斯當著他的眼前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精品,他卻看不上眼,反倒呼籲大家師法古人的行為。他也分享了人文主義者推崇羅馬的風氣,竟至於喜歡羅馬甚於喜歡希臘。古德主要在羅馬人身上發現,特別是在羅馬歷史學家李維的《羅馬史》,書中主體就是記載共和時期羅馬人的行為。

  「共和」是與君主制相對的政體。《君王論》開宗明義就斷言統治人類的政府不外共和制與君主制這兩種政體。共和國是擁有自由的公民基於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努力維持其生活方式的政治共同體,此一理念自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以來,始終緊扣歐洲知識份子的想像,源遠流長蔚為烏托邦傳統。馬基維利無法忘情於那樣的想像與那一個傳統,與眾不同的是,他的「理想」既不在虛無飄渺的仙境樂園,也不在與世隔絕的海外荒陬,而是在腳踏實地的塵世社會。令人難以思議的是,一直到文藝復興時代,「烏何有」的傳統依然是歐洲政治哲學的主流!

  猶如西塞羅(公元前一○六到四三)稱美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人間,馬基維利就是把政治哲學從烏托邦帶到人世間的開宗祖師。烏托邦政治關心的是政府應該如何運作,馬基維利則是第一個關注政府在實際上如阿運作的政治學家。我們常說政治如何如何的現實,現實就是實際,我們不自覺承襲了馬基維利的現實主義觀點。不論喜歡或不喜歡,任誰也無法否認「國家」是父權社會出現以來最巧奪天工的發明,說它是一件既繁複又精細的藝術品並不為過——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文明》論「國家即藝術作品」,就是以馬基維利界定那個時期的政治。義大利文藝復興在政治領域的建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政體即藝術作品。馬基維利正是政體藝術理論的創始人。

  馬基維利的《佛羅倫斯史》又進一步展現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麥迪奇家族拔擢馬基維利,本意是要他為家族歌功頌德,可是馬基維利有更高超的視野。他一改傳統編年史體裁的插曲式敘述,同時徹底揚棄中古時代視歷史發展為體現上帝意志這樣的「天意」史觀,只從形形色色的活動探求人類行為的動機,從中探討歷史發展的軌跡,把自己生於斯又死於斯的城市描寫成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歷史不再是為了實現天意而存在,而是人類有生之年在世間活動的總結,其成其敗與其功其過都可以一覽無遺。人有能力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而創造生命的意義,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正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最醒目的成就。這種歷史感滲透到世俗的價值觀,用我們熟悉的措詞來說就是在實踐「人的尊嚴」。

  《論李維羅馬史》則讓我們見識到「人的尊嚴」如何落實在政治領域。基督教神學觀在中古時代投下巨大的身影,籠罩整個歐洲文明,馬基維利代表政治領域揮別那個龐然身影的嶄新思維,強調共和主義的理想,特別著重於如何在實務層面促成穩定的政治秩序以避免腐敗,俾使共和體制在動盪之世得以卓然挺立。就人文主義的傳統來說,馬基維利的「佛羅倫斯公民」這個身分意味著他是共和理想的擁護者,不只是反對君主制,而且絕對效忠自由,以務實的態度面對自己生活於其中的時代,這樣的信念促使馬基維利在外交和軍事領域獻身母城義無反顧。正因為對人世經驗不抱幻想,他能夠以前無古人的大膽筆法分析權力的本質,這就是馬基維利的現實主義精神——現實的觀點是文藝復興和中古時代分道揚鑣的另一個里程碑。

  馬基維利生活在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存活在馬基維利;他這個人與那個時代似乎融合無間。然而,文藝復興不只是舊東西的「重生」,影響更為深遠的是「現代性」的這個新東西的源頭。要不是有馬基維利,文藝復興恐怕不會有那個意思。在文藝復興蔚成風潮的新觀念偏好原則的創新,並且主張在觀念與制度上不斷推陳出新,改變為的是要接受進一步的改變。不論現代為何,總之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持續變為更現代。馬基維利在《君王論》中描繪的新君主固然如此,他在《論李維羅馬史》中陳明的「新模式與新秩序」也一樣。

  馬基維利的影響遠遠超乎政治的領域。他讚美古代的功德為的是要有所改善。他的詮釋把古德轉化為功德本身,即馬基維利式功德。這個詮釋還把文藝復興從古代的重生一變而為新時代的黎明,即現代。馬基維利眼中的「現代人」簡直可以說是懦弱之輩,但是他為現代人的衰弱提供進補之道,其藥效將使現代人比古代人更強壯。「現代性」就是現代人是,或可能變得,比古代人更強壯這樣的看法——就是認為現代人能夠從對他們有利而不可逆轉的進步之道獲益。文藝復興蛻變成現代性,馬基維利有功與焉。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63550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獻函〕
 
尼寇洛.馬基維利致
查諾比.布翁戴蒙提與柯西莫.魯切萊【1】
惠鑒
 
謹此獻上薄禮,縱使配不上對於兩位仁兄的虧欠,無疑是尼寇洛.馬基維利能力所及的厚禮。
 
小弟長期浸淫於世俗之事,實踐與閱讀不敢偏廢,傾所知與所學發為此書。既然兩位和其他人一樣,對我別無奢求,就算我沒能付出更多,你們也不至於失望。倒是我才疏學淺可堪一嘆,如果書中所述貧乏;判斷謬誤也請雅諒,如果我疏陳義理多方面欠缺自知之明。
 
實情如此,我不禁茫然,我們之間到底誰對誰虧欠比較少:到底是我對你們虧欠比較少,因為你們非要我寫出我自己根本想都沒想過會要寫的一本書;或者是你們對我虧欠比較少,如果書既成而我辜負你們的期望。所以,尚請海涵笑納朋友的禮物,畢竟人情考慮的總是送禮的心意多於禮物的份量。
 
在這方面,請相信我唯一問心無愧的是,我想到自己縱使在許多場合欠缺自知之明,唯獨這一次準錯不了,從眾人當中特別挑出你們兩位接受這些論述:不論是因為這麼做讓我覺得自己對於以往的受益已略表謝忱,或者是因為這麼做讓我覺得自己擺脫了作家的俗套——他們習慣把自己的著作呈獻給君主,因野心或貪心而不辨是非,該譴責的劣跡惡行不思求全責備,反而讚美對方德質俱備。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選擇獻書的對象不是君主之輩,而是具備君主才德的出類拔萃之士;不是可以授我官階、榮譽與財富之輩,而是力不能及卻心有餘之士。理由無他,敬佩當前而非可能好善樂施的人,並且以同樣的態度對待通曉治術而非有機會治國卻不識治國之道的人,這才稱得上正確的判斷。論者讚美登基前的敘拉古人耶羅超過已登基的馬其頓人佩修斯,因為耶羅雖無公國卻具備君主風範,而佩修斯徒擁王國卻不配為國王。
 
因此,既是仁兄自己所求,利弊得失且盡情品評。如果你們執迷不誤,硬說愚見深得兩位之心,小弟只好再接再厲,依當初的承諾完成這部史書其餘部分【2】的論述。後會有期。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0Mj20gz.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2455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楊梅內分泌失調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竹北速成減肥方式台中北屯區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方式台中西區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
龍井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楊梅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南屯中醫減重門診大園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 大園控制食慾方式的中醫減肥方式 北屯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內分泌失調發胖瘦身有成效台中北屯區穴位埋線中醫診所 霧峰減重諮詢門診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新竹中醫診所推薦蘆竹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通霄下半身肥胖體質的中醫減肥門診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豐原中醫減重門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g99jf27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